【陆】【T】T军地形分析研究

首页    杂志    陆军    【陆】【T】T军地形分析研究

【陆】【T】T军地形分析研究

 

img1

 

提要

「地形分析」是地面部队作战时,分析敌我双方作战方式与策定计划之主要依据之一,而XX运用「战场情报准备作业」地形分析作业方式,实较为繁琐且成果图解繁复不清,与实际观察地形常有认知不ㄧ,因此如何强化认知与精进实为重要。 

美军战场情报准备要求,是针对境外攻势作战而设计出作业模式;XX是地面防卫作战,两者在作战地区及作战任务有极大的差异,美军作业模式引用在XX参谋作业上,在作业项目与要领上之落差需要修正,较能符合XX实际需要。

战场情报准备程序包含界定战场空间、分析作战地区、评估敌军威胁及分析敌可能行动,其中第二步骤分析作战地区中,「混合障碍透明图」及「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之作业过程及套迭运用方式,容易影响XX中、高阶层指挥官与参谋对地图认知与判断,应予简化以适合XX地面作战任务需要。  

 


 

 

壹、前言 

美军境外作战对交战国地形特性无法掌握,故对地形分析非常重视;其作业方式是以数张透明图绘制不同地形与地貌、层层套迭于军图上实施研究,当情报干部分析完成「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后,透明图上已画满标示及符号,其效用几乎可取代该国之地图。XX执行本土防卫,大部份干部均定期于责任地区实施兵要调查,以掌握地区变化状况,了解程度甚至会超出军图所示;因此,XX与美军在条件不同环境下,若将美军地形分析方式全套照用,其项目与要领是否合宜深值研议;本研究是要取利防弊,将美军科学研究精神与过程适度修正,达到XX防卫作战实际需要为目的。 

 


 

 

贰、地形分析作业认知 

一、地形分析模式现况差异:

()美军:美军境外作战是面对陌生环境,亟需获得地形军事特性信息,并确认各式重型载具与武器之地形适应性,以提供兵、火力运用拟定之参据,其作业准则因应战场所需,于2009年修订出 FM 2-01.3 (Intelligence Preparation of the Battlefield)与FMI 2-01.301 (Specific TTPs for IPB)两本野战教范,其中对于地形分析是区分为:已开发及开发中国家两种型态。又针对其不同地形与作战方式修定其作业方式,区分为:一般攻防地形、城镇作战地形等分析作业方式。

(二)XX:执行本岛防卫作战,各作战区已具备所辖任务地区内之地形分析信息,并充分结合兵、火力运用于作战计划中。XX地形分析系依据「战场情报准备作业教范」,至今虽配合美军准则修订过二次,然仅针对原美军准则实施翻译,仍套用美军境外攻势作战,未能修正成为XX境内防卫作战,以致教范中所提供之作业范例无法充份结合XX实际需要。

 


 

 

二、中、高阶干部地形分析方式:

XX于情报作业时,仍惯用旧准则「作战地区分析」相关条文实施分析作业,以地形五大要素与地形对敌我作战之影响实施作业。

 


 

 

三、情报专业干部地形分析模式:

民国86年「战场情报准备作业」出版后,情报干部均接受透明图式作业地形分析教育,最重要的两项透明分析图为「混合障碍透明图」与「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内容概述如下:

(一)混合障碍透明图(combined obstacle overlay):

XX现行准则解释各类型障碍可分绘成各种不同的透明图,区分为:「建筑区、道路、水系透明图」、「斜坡分析透明图」、「植物障碍区透明图」、「土质通行性分析透明图(干季、湿季)」等4种类型障碍透明图(如图一~四)。

 

img2

img3

img4

img5

 

亦可将各种障碍因素整合绘制于单张透明图上,成为「混合障碍透明图」(如图五)。进而标绘出缓行区、难行区、建筑区之透明图(如图六)。 

img6

图六:缓行区、难行区、建筑区之透明图

img7

 依混合障碍透明图,归纳出各類通行區分情形,藉以找出接近路线,亦提供如何运用其他能力提升机动速率之参考(如表一)。 

img8

(二)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modified combined obstacle overlay):XX现行制作「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要求在综合分析作战地区内之各类障碍(含天然与人为)状况,并调制相关透明图;以所求得之地形要点、机动走廊与接近路线,依需要加入越野通行性、阻绝设施、接战地区,完成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如图七),作为地形分析的结论,并分发予各参谋及需求单位,作为判断与计划之参考。「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主要目的在析出敌我双方地形之接近路线、地形要点与接战地区。 

 

图七: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 img9

 


 

 

参、现况检讨 

前段所述之地形分析作业现况与背景,不论是准则适用性或是新旧作业逻辑的融合,已产生实际作业需求的落差。

一、美军作业方式对XX适用性:

(一)美军准则转译部份缺漏:美军准则有提供因应各种作战环境与不同部队之接近路线范例图,其机动走廊、接近路线所需空间数据作业基本数据,如营级接近路线由两条连级机动走廊联合形成时,两条连级机动走廊最大相距在2公里内(如图八),此数据并未纳入XX准则之中,会造成组合机动走廊之接近路线绘制时数据不够正确。

XX现行准则依据美军数据规定,各层级机动走廊可行区空间界定为连级500公尺、营级1500公尺、旅级3000公尺之宽度,但却未律定若需要将两条机动走廊链接组合成上一级之接近路线时,其最大限度距离为多少公尺,会造成无明确规范机动走廊形成接近路线,产生无法符合相对部队层级所需之接近路线 (如图九第一条接近路线AA1)。 

 

img10

img11

图九: 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

 

(二)准则适用环境差异:

XX准则范例仍然沿用美军旧有准则之范例,属于大军野外作战型态,并不一定适用本岛地形。X湾在这几十年来整体开发,已不具备美军旧有准则所绘制的原野地形,尤其受限于水系 (含各类型运河、灌溉沟渠系统)与农耕条例形成农田分割、建筑林立等特性,实无法找出如同准则所提供之机动走廊空间之数据 (如在X湾要找出在短距离中可提供排层级要的250公尺宽的机动走廊几乎是不可能的,更别提更高的其他层级);所以必须发展适用XX「境内作战」任务性质之地形分析作业模式方能符合实需。

四、现行XX地形分析适用性检讨:

作业步骤与范例应明确:XX准则规范各类型障碍可分绘成各种不同的透明图,详尽地说明不同性质的地形特性,亦可将各种障碍因素整合并绘在一张透明图上,成为「混合障碍透明图」,此种说法造成教育单位与野战部队绘制者认知有差异,常常没有经过各类型障碍透明图之过程实施整合,就直接绘制「混合障碍透明图」,容易产生未经分析就主观认定之疏漏。

另准则并未提供「混合障碍透明图」直接绘制在单张透明图之范例,更造成绘制者常凭自我认知绘制此透明图,换言之就算是同一张地图,所析之「混合障碍透明图」亦不相同(如图五)。其所呈现效果,将因人的因素在认知上产生差异性。

作业范例应符合XX现况:依准则提供数据数据,将其转化成地形分析作业所要求缓行区、难行区、建筑区之透明图(如图六),便会发觉所谓可行区仅剩下道路。换言之,若依准则要求仅运用可行区标出机动走廊再连成接近路线,将不符合现代化城市道路网密集实况,原接近路线之判定模式是无法成立的,因此绘制各障碍透明图必须结合地形现况方能合理。

现在的作业方式,在美军准则与XX先前版本准则皆有范例,而现行准则虽有范例,其乃因应防卫作战方式,自行增加所需信息而直接绘制,并非按步骤与准则所要求项目,因而造成许多无法呈现之分析成果,过于自由心证。上述这样错误作业的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仍要求幕僚群必须完成并套迭于指挥所各状况图上,不仅未达效果,反而将原有地图遮盖,无法看清地图原貌。

 


 

 

二、地形分析形成共识作法检讨:

(一)教学背景造成认知落差:

自战场情报准备作业教范出版后,多数人误以为战场情报准备中的第二步骤-作战地区分析,乃以透明图分析作业为主,此作法较为科学,可取代原有之「作战地区分析作业方式」,因此,各军事教育单位均将「作战地区分析」这门课删除,使得情报判断作业,出现情报干部专业知识隔代断层。

由于接触地形分析教育之年代不同,造成目前高阶干部与中低阶干部出现不同版本之现象,虽然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干部皆学习过「战场情报准备作业」,但在演训中仍可发觉中高阶干部,对于情报参谋所制作出来的「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仍很难认同其所表达之接近路线及地形要点。

(二)「作战地区分析」教育应持续:

以往之「作战地区分析〈地形五大要素〉」教学与作业方式着重在建立地形分析思维理哲,现行之作图模式使学者聚焦于绘制成果是否符合准则范例,而弱化了解地形军事特性全貌之能力。过往接受「作战地区分析」教育的干部,远比作图分析式学者来得更易理解战场情报准备作业方式,亦更可以在短时间藉由地图、空照图、卫星图等工具,直接分析出地形军事特性中之可用接近路线与地形要点,藉对地形内心判断方式再辅以战场情报准备作业之地形图表作业,更能强化干部培养地形眼之素养,因此原有「作战地区分析」教育不容忽视。

 


 

 

三、修正地形军事特性分析方式必要性之检讨:

XX地形五大要素分析理则:

XX惯以观测与射界、隐蔽与掩蔽、障碍、地形要点、接近路线等顺序实施分析,但由于偏重于一般描述,仅针对地貌做广泛性叙述,这样的幕僚表达欠缺具体,并无法真正帮助指挥官策定决心。因此对地形军事特性分析可结合敌我攻防当前状况,以寻求合理分析顺序。

分析逻辑顺序因任务性质调整:

XX防御时,可依观测与射界、障碍、接近路线、地形要点、隐蔽与掩蔽顺序分析,先以防者的角度思考射界获得,进而分析出障碍于何处,判断出其敌向我接近路线其牵涉到之地形要点,最后才考虑自身之隐掩蔽效果。透过这样思考顺序与上述图解作业,可将地形上可通过障碍之通道链接成接近路线,并产生关键性地形要点(Decisive terrain)。

简化分析地形特性思维:X湾本岛地形,因受各东西向水系(河川、运河、灌溉沟渠等)分割,自然形成南北部队机动之阻碍,长距离运动必须藉由跨越河川之桥梁构成交通网络相互链接;而东西向运动则受纵向灌溉沟渠影响,亦必须藉由各沟渠上桥梁连结接近路线,因此,将可通过水系障碍之各点连结便可形成如上述接近路线形成之图解;而再将控管这些桥梁关节要点进行分析,必容易取得地形要点与决定性之关键地形。然后分析这些接近路线其观测与射击、隐蔽与掩蔽必要信息,不仅可针对必需之地形实施分析,亦可避免过多繁杂图解信息于分析作业内容中。 

 


 

 

肆、精进作法 

XX各级干部对本岛地形的了解程度是否需要透过上述的图解作业模式,才能确认接近路线与地形要点呢?是否可藉由更简化之方式让上下有一致的理念?以下是笔者针对准则条文与美方新修订准则及其实战经验提供之作为,结合X湾西部地形之特殊性,厘清其绘制思考逻辑与作业方式,在不违背准则精神下,提供部队更易理解之作业思维。

 


 

 

一、专责干部实施地形分析:

自从XX运用「战场情报准备作业」以来,一直认为其作业方式是藉由套迭各类分析透明图,进一步分析作战环境有关资料与敌军行动,系具有相当科学性与准确性之认知。美军地形分析作业之执行单位,是透过军方相关专责制图部门与工兵部队绘制各类地形分析透明图,再提供各层级部队转化本阶层运用,以提升各单位接收信息之一致性与精确度。而XX旅、营级部队不管演训或基地只能透过单位本身自行绘制,由于情报参谋通常是藉由手工绘制各项图解,对于准则上所谓水系、植被、土质与坡度形成「缓行区」、「难行区」等地形的解读不同,因此,会产生许多个人主观认定的问题。因此未来XX是否需明确律定产制战场情报准备成果之专责人员或单位,以整合信息完整性,应可参考美军模式实施。

修订准则符合实际需要:

(一)配合需要修订准则:以多年前的美军「战场情报准备作业」准则翻译版本运用至今〈XX现行「战场情报准备作业」教范,乃译印美国陆军野战教范FM34-130,1987年5月版,期间修订仅针对译文及部份作业范例实施修订,但美军在1994年即修订FM34-130,并于2008 年再修订,并有「战场情报准备作业特殊战斗、作业技巧与应用」〉,其部份不适合之准则条文,本就该随时间与实际地形修订,美军至少修订过二次,以结合交战国家各种地形与地貌变化,而XX仍坚持以旧版本之地形分析方式为基准,去实施目前本岛地形之分析,其适用性显然有待商榷。若能以目前美军根据实战经验所修订的战场情报准备相关准则,并斟酌考虑本岛地形特殊性,修订出符合XX现况之准则,更能精进情报专业干部作业技巧与指挥官实际参考之用。

(二)订定地形分析应用参数:参考美军数据,如对阻绝障碍物的认知,针对天然及人为所形成之效果,明确区分截断性(Disrupt)、转向性(Turn)、牵制性 (Fix)、阻止性(Block)四种战术作为成果,并给予战术符号以便于探讨与制图时运用(如表二)。 

美军将近些年经验汇整成可能影响机动力之地物地貌种类绘制成表(如表三),而XX亦应根据X湾各类天然(河川、山系坡度)与人为(灌溉沟渠、运河、盐田、鱼塭、水库、建物、建筑区、堤岸、消波块、耕地)等地形,根据其特殊性,建制作业方式与正确范例,如灌溉沟渠遍布于X湾西部地形,且多为钢筋水泥制,不论其大小,都对部队运动形成相当程度影响。 

 

表二:设置阻绝障碍目的与效果之战术符号  img12

img13

表三:美军准则影响机动力之项目范例

 


 

 

二、简化分析作业方式:

X湾地形经过几十年来的开发,较不适宜运用翻译美军以往大原野地形分析的作业方式去分析出X湾地形军事特性,因此,是否一定需要运用所谓「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来呈现接近路线、地形要点等数据,殊值商讨。透过前述可了解X湾道路的发达性可提供良好的机动走廊,并藉由经验常数结合准则提供之数据,改以道路为主的机动走廊绘制方式,藉以求得接近路线与地形要点。分析地形其最重要目的在找出敌我接近路线与关键性地形要点,若分析地形后,仅单纯以接近路线及地形要点透明图替代「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提供指挥官与各参研讨使用,不致使复杂之透明图覆盖军图后无法看清,更能明确探讨出指挥官所需信息。

(一)简易步骤说明:如一条主要道路通常可提供一个排级机步部队运用,而一个连级可运用1~3条道路;营级可运用4~6条道路加上依照图八之机动走廊参数数据,连级于1公里内、营级于2公里内有适合之相关道路运用即可(加上通常机步部队攻击正面通常为1~3 公里),因此可运用下列步骤,分析作业出接近路线与地形要点。

1.绘制道路分析透明图,将原准则范例,图一之城镇、道路、水系透明图分开绘制,单独绘制道路分析透明图(如图十),依XX现行准则将道路区分为主要道路(黑色实线)与次要道路(黑色虚线)〈美军准则原文是指道路有无经过铺设,其适合哪些类型车辆(轮型或履带车辆)行驶的坚硬程度,于98年版准则中更详细将可用路径区分三种等级,以分析适合甲车或战车运动。〉。

2.依道路绘制敌向我可能路线,选择敌机甲或车辆可能运用之主要道路为主要接近路线中心线。

3.以此中心线向左右1-1.5公里处范围内选择可用之道路并绘制出来(选择道路时,尽量避免横向运动之道路选择)。

4.以敌向我可能路线为中心向左右1-1.5公里处范围结合可用道路绘制敌向我接近路线。

5.选择可制接近路线上或两侧之地形要点,包括敌目标区、桥梁、桥头堡、敌必经之交叉路口、高地之要点等(图十一接近路线地形要点透明图)。 

 

图十:道路分析透明图 道路分析透明图

img14

 

图十一:接近路线、地形要点透明图 敌向我接近路线与地形要点透明图

img15

(二)避免透明图套迭影响判读:上述的简化分析作业,仍是透过战场情报准备作业准则有关地形分析作业方式,实际作业后所得之模式,相较之下与原来须制作繁复之各种障碍图,其结论仍为绘制出仅运用道路供接近路线之修正后混合障碍透明图,尚不如依XX惯用准则与相关参数,直接以可用道路为依据实施绘制,不仅符合准则作业要求所应呈现之结论,更可简化作业模式,产制出清晰简洁之接近路线透明图,更不会造成原来作业模式下,地图被多层之透明图覆盖,反而无法看清军图相关图资之窘况。

 


 

 

三、强化绘制地形图能力:

自从运用「战场情报准备作业」以来,几乎取代以往干部透过「要图调制」实作训练与对地图实施图上侦察之内心分析方式,加上训练场地与外在环境复杂性增加,因此,部队干部能透过藉由对各类地形的侦察并实施绘制之训练,几不复存在。即使目前仍有现地侦察或兵要调查等课目,但常见的状况是干部通常只透过已完成之powerpoint简报之图资或地图直接实施侦察与探讨,甚少有依现地绘制要图习惯,因此所有地形信息几可说完全来自军图,当仅凭个人认知去理解地形,便常会有不确定感。因此对于各基层与参谋干部,应强化透过现地绘图能力,如此不仅可以提升干部对地形认知,更能使各层级干部熟悉X湾地形现况的变化,并对作战影响产生实际感受,进而产生直觉判断力。

 


 

 

四、增颁适合营级军图:

目前XX军用地图并无五千分比例之地图提供连、排阶层部队使用,在缺乏这些比例尺的军图状况下,仅能藉由二万五千分地图或五万分地图训练,造成基层干部无适当比例地图可供参考,难以通盘理解地形全貌与军事特性,因此,排、连长实施地形分析其要领与内容,通常与旅、营层级类似,实非训练基层干部应有现象。

 


 

 

五、灌输信息设备新知:

XX现阶段具备多项软硬件实力,包含GIS及IMSE系统等,均可运用于地形分析作业,然多局限朝向培育专业干部为主;期可藉军官团教育时机,介绍相关讯息使基层干部均能汲取新知,了解未来情报手段的多元性。 

 


 

 

伍、结语 

美军通常由军图绘制及工兵专业人员执行作战地区分析,其绘制成果是分发给各任务部队使用,接续由单位依成果实施本阶层之作战地区分析,并依任务编组由工兵部队长专责报告(或自行报告)地形分析成果;然不可因专业情报与工兵职能的建立,而放弃一般干部基本素养的建立,XX在编制及任务上,就不可能像美军一样,在不能发生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的景况下,可将「战场情报准备作业」视为基础训练,而真正要对地形了解,仍应亲自在各处地形实际现,在部队训练与兵监教育相辅相成下,透过不断的实作训练,强化自身具备从地图中便能分析出现地信息之素养,更能判断出敌我双方战术运用模式、可能兵力部署及作战方式,灵活运用于战场实需。 

2020年3月13日
浏览量:0

转载自公众号:战例译注

收藏